正是初冬时节,金色的芦苇荡随风舞动,清风徐徐吹来,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胡杨、梭梭柴等植被密集地铺满了水边,不知是什么动静惊扰了灌木丛中的鸟儿,扑棱一声惊慌失措地飞离……11月7日,当记者站在曾因严重“脱水”造成荒漠化加剧的新疆最大的咸水湖——艾比湖湖畔时,很难相信,这里曾被列为中国四大沙尘暴发源地之一。
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被茂密的芦苇包裹得严严实实,顺着这条颠簸的小路,在自治区环保厅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环保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虽然已经有了冬日的寒气,但在艾比湖边,还能远远看见一些小白点在悠然漂移。据当地保护站的护林员说,那是天鹅们活动的领地。除了这些“贵客”之外,这里还有很多不知名的鸟儿 。
水草丰茂、鸟儿栖息、植被覆盖率高、芦苇荡群壮观辽阔……它的前身竟是沙尘暴的发源地?见记者狐疑的眼神,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巴音达拉指着远处介绍,上世纪50年代,艾比湖水域面积曾达1250平方公里,到上世纪70年代,由于周边土地开发和工农业用水,湖区开始萎缩,只有600平方公里,而在2008年,因遭遇50年一遇的旱灾,艾比湖湖面面积萎缩到不足400平方公里,大面积裸露的湖底使其成为我国沙尘暴发源地之一。
2000年至2009年9月,一系列的治沙举措相继出台,国家林业部门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对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先后在艾比湖湿地周边实行 “退耕还沼”、湿地恢复等工程。据统计,截至2009年,保护区累计完成造林及重点公益林封沙育林面积5.4万亩。
为解决艾比湖缺水问题,博州各级政府采取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水平等方式,将节约的水引入艾比湖。同时,启动了艾比湖流域人工增水工程,在艾比湖流域的主要河流博尔塔拉河上游聚水区建立山区人工增水作业区。除此之外,针对艾比湖迅速萎缩、水资源过度消耗以及湖区周边荒漠化加剧等严峻生态问题, 中国艾比湖区域可持续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也于2011年底正式启动。
巴音达拉表示,希望今后通过宣传保护湿地、野生动植物工作,并引进专业环保技术和人才,更加有效地保护好这块重要的湿地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