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中心动态
关于何乃普教授来我中..
甘肃省交通储运扬尘治..
兰州天际环境保护有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与..
兰州天际环境保护有限..
董波教授荣获兰州市科..
 
 
行业动态 返回首页 >> 行业动态
 

  走进中国最大沙地——科尔沁沙地腹地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曾经“沙子堆平房,毛驴上了房”的景象,如今变了模样。治沙项目区内排列整齐的杨树笔直地挺立着,沙坨上也长出一片一片、郁郁葱葱的灌木。

  通辽市是科尔沁沙地的主体地区,其境内的沙地面积达4086万亩,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52.7%。多年来,通辽市因地制宜,防沙用沙,初步形成了沙地林产业、沙地种植业、沙地旅游业和沙土加工业等几大产业,从“沙进人退”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

  据统计,2005年以来,通辽市累计完成沙地治理面积151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38万亩,围封育林364万亩,草原防沙治沙413万亩,水土保持治理198万亩,使大风和扬沙天气明显减少。

  单一的植树造林虽然抑制风沙,但无多少经济增长点。为解决这一矛盾,通辽市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在条件较好的平缓沙地发展以杨树为主的用材林,并推进林权改革,让林木成为农民自家的“绿色银行”。

  同时,这个市在起伏较大、地下水位较低的沙地发展以黄柳为主的灌木林,并引进生物发电厂收购自然干灌木,为农民提供新的增收渠道;而在适合瓜果等作物生长的地方发展沙地葡萄、沙地西瓜等特色产业。

  在通辽市奈曼旗白音塔拉苏木包头嘎查,站在高高的沙包上放眼望去,茫茫沙地披上了淡淡绿装,黄柳、沙柳等灌木一处处、一片片连着远处的杨树林。

  “以前这里是白白的沙坨子,起大风时,沙子一堆起来,门都推不开,人们生活也十分困难,年人均收入只有1000元。”嘎查村支部书记宝秀兰说,从1997年栽下第一批1200株杨树开始,这里的沙地一天比一天绿,农民植树热情也越来越高,人们生活也越过越好。“现在沙不跑了,粮食产量高了,干枯的黄柳枝条卖上了钱,年人均收入达到8000多元。”她说。

  在科尔沁区莫力庙羊场,可以看到处处是果树,家家有葡萄园,保鲜库一座又一座的景象。如果不是当地人介绍,怎么也不会相信这里曾是一片沙地。现在,葡萄成了当地主导产业,全场葡萄总面积达9800亩,年产鲜果900多万斤,仅水果一项人均收入近7000元。

  曾经“沙化严重,贫穷落后”的科尔沁区敖力布皋镇,如今,树成排、林成网,沙地西瓜、沙地杂粮杂豆遍布其中。这个镇的白音那村和苏家村的沙地西瓜面积达3500亩,产量超过2000万斤,亩效益达1500元。每到西瓜成熟的时节,来自山东、辽宁、吉林等地的客商络绎不绝。

【新华网 】

 
 
甘肃省交通储运扬尘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22 @ 版权所有 甘肃省交通储运扬尘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ICP备案: 陇ICP备12000196号 设计制作:宏点网络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安宁西路88号 电话:0931-4957199 传真:0931-4957198 E-MAIL:119272931@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969号